给正在找项目的经销商提个醒,如果没有非常强大的资源,或者说没有足够强的获客能力,建议别轻易去做一线家居品牌的经销商。难度非常大,不小心前期投几十万进去,后面连个泡都不会冒,就没了。
最近几年,陆续爆出不少经销商控诉大厂的消息。有些经销商撑不下去,就跑路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只看到了大厂的光辉,忽略了跟大厂合作的条件。这其中的竞争压力、业绩考核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有个案例大概情况是,加盟某一线家居品牌,得先缴20万元,包括加盟费与储备金,但做不了区域的独家代理,6公里远的另外一个商场,还有新的加盟店;附近的万达广场,还有该品牌的兄弟公司的门店,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老板除了前面的20万,后来又陆续缴了一些费用,也就是说,订单都没有的情况下,已经打款40多万。
而且双方合作规定了销量任务,如果无法完成,那么下季度的进货价要上涨,而且面临解约的风险。他们的规定是,一年要做160万元,但这位经销商的团队比较新,设计师也是刚培训,第一季度的出单量非常差。之后厂家派了店长、设计师与导购助推,带动了门店业绩,但还是没有达标。后来,经销商招了经验丰富的店长、设计总监,业绩有了新的进展。
问题来了,到这一步,合作时间已经过去大概3个季度,业绩连续未达标,经销商被催促解约。整个下来,不到一年时间,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甚至采用了自行购买产品的方式,填补业绩缺口。
之后虽说名声逐渐起来了,店员的技能与经验也开始熟练,但协议已经规定了,没有达标,只好解约。这个老板最后拿到了一笔转让费用,总的算起来,还是亏了将近一半。
在签约合作的时候,建议老板们谨慎评估自身的能力,即便非常有名的品牌,在三四线城市要想打开局面,也并不是两三个月就能搞定的,毕竟整个精准客源的数量相对有限。在龙头企业的旗下,从来不缺几千万级别的大商,像几百万的都只是腰部商家,一两百万就已经是尾商了,想谈点比较有力度的支持条件,会非常困难。如果谈不下来,建议不要轻易去碰。
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不少公司都在优化经销商,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经销商出局,可能占到整体的5%或者10%左右,业绩跟不上,或者某些方面跟厂家的节奏错位了,就可能面临解约的风险。
一旦解约,就可能导致前期投入血本无归。大厂有上千经销商,你又是一个尾部商家,可能根本不会考虑你的处境。拼了全力去做一线品牌的经销商,过于相信自己的业务能力,又拿不到好的条件,那就只能愿赌服输了。
很多实力不足的创业者,想着做一线家居品牌,主要是感受到了大品牌的强大引流能力,也看到了不少大商的成果,觉得自己开个店,生意就会爆火。
对待这个现象,要辩证看待。一线家居品牌的名气确实大,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带货与圈粉效应确实强,但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尤其是比较小的县城,它的号召力并不是你想的那么强大,最终还得靠自己的资源与签单能力。
反观有些在自己的代理区域做的比较成功的,并不是一开始就代理头部品牌,这种经历更值得我们注意,并重点学习。选择合适的品牌更重要。在4月份举办的福庆定制家新模式发布会上,81家新晋经销商现场签约合作。这一消息犹如深水炸弹,成为投资加盟讨论的行业热点。
福庆定制家:前半年回本 后半年盈利
从一个竞争极其残酷的市场要想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热点,其难度可想而知。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硬核的竞争力。
区别于定制家居市场的通用打法,福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就是“前店后厂”商业模式,由福庆整合供应链资源、输出品牌经营系统支持、提供原材料,再由经销商自建工厂,基于本地市场的需求生产适销产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与传统的做法相比,这种模式的好处至少有两点,一是对经销商有利,能够做大经营利润空间。而传统模式下,经销商从厂家拿货,出厂价相对固定,即使终端可以加价,但利润空间已经遭遇压缩。
二是在满足本地消费需求、提升本地市场应变能力方面,优势相当明显,经销商可以根据地方家居消费偏好,比如对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的特定需求,根据福庆提供的实木生态板,进行适销产品的生产与配件组装,为消费者提供从材料选择、柜型设计、风格设计再到安装的个性化实木快装服务,效率更快速,15天生产交付有保障。而传统的定制产品,也很难根据某个城市的情况进行个性定制设计与制造,而且交付期比较长。
福庆定制家在拥有1600家门店的硬实力上,各项支持条件也还好,几十万就能做得动,或许更值得资源不够强大的创业者们考虑。6月2日,福庆家居“新定制”模式升级发布峰会即将召开,更多终极密码,福庆将在现场为您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