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板材网

扫一扫关注

中国板材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建言献策】北京平原造林的成效与发展对策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5 18:48:41    浏览次数:1082
导读

摘要:2012年北京市实施了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对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平原区森林景观风貌带来了重大影响,2015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委托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开展《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成效综合评价研究》。文章从生态承载力、非首都功能疏解、宜居环境改善、水资源调控、生态意识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对北京平

摘要:2012年北京市实施了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对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平原区森林景观风貌带来了重大影响,2015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委托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开展《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成效综合评价研究》。文章从生态承载力、非首都功能疏解、宜居环境改善、水资源调控、生态意识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对北京平原造林工程进行了评价,得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现实成效与潜在价值相结合的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针对北京平原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平原造林,城市森林,生态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对策建议,北京

作者:王成  贾宝全  郄光发  金佳莉 古琳 张昶 孙睿霖

北京市平原区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38%,是城市分布的核心区,全市大部分人口分布于此,环境问题也相对突出,而该地带以森林、湿地为主的生态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如何发挥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就地就近为城市、市民提供更直接、更持续的生态服务,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世界城市的建设水平。2012年北京实施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提高人口密集的平原区森林资源总量和生态服务供给能力。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城市生态建设工程,无论对北京满足现实的生态需求,还是对保障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引领全国城市和城市群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认识了解百万亩平原造林发挥的功能与效益,总结经验与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北京平原森林建设。我们对造林前北京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开展了后期成效评估,在此基础上综合解读了北京为什么要开展平原造林,以及平原造林有哪些现实的成效和潜在的价值,并针对北京平原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1 北京平原造林成效评估方法

一是以平原地区2012—2015年造林资料为基础,结合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平原区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二是向14个造林区发放“平原造林工程地块信息统计”“林地养护管理”“土地流转与绿地管理费用”“配套服务产业”“低端产业清退情况”“生态文化科普建设情况表”等6大类信息统计表,收集平原造林基础数据;三是在温榆河、永定河沿岸森林以及东郊森林公园、台湖湿地、中关村森林公园等40余处造林地点对北京市民开展了6000份问卷调查。

2 平原造林工程启动的背景

平原造林工程的启动是针对问题和需求而来的。北京城市核心在平原区,而恰恰是平原区的森林生态空间严重不足,与世界城市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与北京世界城市发展需求相比,平原生态资源总量不足;二是与健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大型城市生态片林不多;三是与居民享用森林景观要求相比,公众走进森林空间不便;四是与世界城市郊区景观建设相比,平原村镇生态景观不美;五是与欧美公众生态行为氛围相比,生态文化引领作用不强。

京东南地区是北京空气污染外出和外部空气污染进入的路径,也是河流污染比较突出和地下水超采地区,平原造林有助于发挥森林净化空气、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减轻大气和水污染的跨区域传播。北京平原造林就是这样一个既面向现实问题,又瞄准长远功能的生态工程。从工程建设区分布来看,平原造林与现有的地表水污染区、大气污染区高度耦合,刚好发挥净化缓冲功能。

因此,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就必须解决北京都市平原区存在的大斑块自然森林缺乏、市民日常生态休闲场所不足、平原森林整体生态服务功能不强等突出问题。早在2005年,我们在“北京现代林业战略研究与规划”中就提出了增加平原区造林,建设京东南生态屏障的设想(图1)。在本次平原造林规划中,我们提出要在平原区“营建大尺度森林,打造大组团公园,形成大林海景观”。

3 北京平原造林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现实贡献

1)平原造林增加了平原区生态资源数量,优化了北京市森林生态格局。平原百万亩造林,共植树5 400余万株,造林面积7万 hm2,使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14.85%提高到2015年的25%,净增10.1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城市发展新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加12.13%),带动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近4个百分点,极大地增强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生态发展容量。从平原造林的总体布局来看:“两环”新增森林面积0.32万 hm2;“三带”新增森林资源0.67万 hm2;“九楔”新增森林面积3.15万 hm2;“多廊”两侧1 000 m范围内新增森林资源1.25万hm2,平原区森林景观格局趋向于合理化。

2)平原造林显著增加了平原区片林的规模,改变了平原区“林带多、片林少”的资源结构,提升了平原区森林资源质量。平原百万亩造林充分挖掘利用了土地空间的潜力,扩大了规模化片林的体量。其中6.67~66.7 hm2林地斑块数量增加了1931个,667 hm2以上增加23个,显示出平原造林一方面更加充分的挖掘了可绿化土地空间潜力,另一方面继续维持了规模化林地占主体的结构特征(见图2)。

3)平原造林提高了平原区生态空间分布的均匀性,改变了过去平原森林“远处多、身边少”的局面,有助于让森林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组成单元,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平原百万亩造林使平原区shannon-均匀度景观格局指数(SEI)增加了12.5个百分点,提高了平原区整体景观的均匀度,使平原区生态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增加,促进了平原区生产和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融合分布,有利于消解城市的硬度和灰度,增加居民的绿视率,实现就近为居民提供生态服务。

4)平原造林提高了森林生态空间形态的自然性,有助于森林更好地发挥边缘效应改善城市环境。平原百万亩造林,使平原区生态空间景观格局的形状指数(MSI)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的形状由过去相对规则的几何形状,向更加趋于自然化的形状发展,有利于增加林地、湿地的边缘效应,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5)平原造林丰富了平原区森林景观,改变了过去“有绿色、缺景色”的景观单一问题,将过去平原区“一树独大”的杨树林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63%下降到2014年的43%。平原百万亩造林,种植10万株以上的乔木树种就达27种,使杨树林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62.88%下降到2014年的42.99%,进一步丰富了北京平原区的树种,林相单一的景观得到改善。其中,树种使用量100万株以上的有油松、白蜡、国槐、银杏、刺槐、旱柳、毛白杨、金叶榆、栾树等9个树种;使用50~100万株的有白榆、元宝枫、垂柳、侧柏等4个树种;使用10~50万株的有白皮松、华山松、楸树、新疆杨、银中杨、杜仲、桑树、圆柏、千头椿、臭椿、馒头柳、法桐、柿树、丝棉木等14个树种。

6)平原造林为保护和提高北京平原区生物多样性,营造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较大的上升空间。造林工程中注重鸟类、昆虫栖息环境的营造,使用的主要栖鸟树种有18种1500余万株,鸟类食源植物有30种500万株,蜜源植物近62种1 000余万株。

7) 平原造林充分利用建设用地腾退、废弃砂石坑、河滩地沙荒地、坑塘藕地、污染地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2.43万hm2,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双赢。北京历史上的5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治理,永定河沿线新增造林0.33万hm2,形成长度超过70 km、森林面积达0.93万hm2的绿色发展带。20多年未治理的昌平西部0.13万hm2沙坑煤场、怀柔60 m深的426.67 hm2大沙坑变成了生态景观游憩区,燕山石化周边0.13万hm2污染地通过造林得到生态修复,形成了森林景观。

4 北京平原造林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

1) 平原造林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平原造林对贯穿全境并通向津冀的30余条重要道路、河流绿化带加宽加厚、增绿添彩、改造提高,未来可以形成贯通性的区域生态廊道,将为本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2) 平原造林有利于提升平原区的森林美景度。通过实施百万亩造林,增加观花植物320多万株,增加彩叶植物710多万株,将使平原森林景观风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具有北京地域特色。

3) 平原造林形成的生态空间,与传统耕地相比减少了灌溉用水、化肥、农药等使用量,后期形成稳定的近自然林后,将实现森林自维持和强大的水源涵养与净化能力。预计未来平原百万亩造林每年可涵养水源1.91×108m3,其中平原区水资源超采区每年可涵养水源7.62×107 m3。

4)平原造林注重鸟类、昆虫栖息环境的营造,乡土树种使用量超过90%,使用的主要栖鸟树种有18种1500余万株,鸟类食源植物有30种500万株,蜜源植物近62种1000余万株,为保护和提高北京平原区生物多样性,营造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较大的上升空间。

5) 平原造林的实现对于保障首都生态安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生态需求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对今后北京平原森林建设的建议

北京市平原造林是一项公众认可度非常高的民生工程,公众对平原造林工程的满意度达到了72.3%,支持度更是高达94.0%。从目前来看,平原造林取得了巨大的现实成效,更具有难以估量的潜在价值,但如何让这项工程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有些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 从北京城市发展来看,生态空间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城市功能组团之间和区域之间的生态空间还相对不完善,森林资源总量仍需继续增加。建议继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努力使平原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具体包括4方面内容:一是结合污染土地生态修复,重污染地带考虑实施退污还林,继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二是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把腾退土地用于造林绿化;三是加强城市组团之间的森林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四是北京各区县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形成山区森林、平原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完善的大北京森林城市群。

2) 从平原森林构成来看。虽然本次造林后平原区成片森林增加了,但在单体规模、分布均匀性和森林自然度来看,还是相对比较细碎,平原缺少类似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对平原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风貌具有定海神针作用的大体量成片自然林。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在城市周边特别是平原区拥有几处大体量的成片地带性森林是比较理想的。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议在京东南地区建设3处左右面积在1万hm2以上、生态区位重要的大块近自然森林,使其逐渐成为平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林地;二是对于规划中确定为生态林的造林地块,实施封地育林,向着培育地带性自然森林景观的目标努力。

3) 从现有平原森林质量来看,人工林痕迹太重,有的造林地块规划设计理念落实不到位,出现花灌木数量偏多、树种搭配不够合理、景观效果不理想的现象,生态功能大打折扣。建议要瞄准北京建设千年之城的目标,合理选择目标树种和森林类型,培育能够成为百年、千年的森林景观,为首都留下森林美景和生态文化。具体包括4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对平原区造林树种的科学选择,重点培育能够形成百年、千年森林景观的长寿命树种;二是选择和培育适应平原地区环境的乡土树种,一些山地树种不一定适应平原环境,避免把不适合平原区的白桦、云杉等树种用于平原造林;三是对于生态林,把森林培育的重点放在主要乔木树种,减少灌木、草本的人工栽植数量,林下植被更多靠自然恢复;四是减少对树木过度过多的整形修剪,特别是不能把果树的修剪方式移植到生态林管理当中,要培育自然高大的健康乔木。

4) 从现有林地管护方式来看,许多森林绿地的地表存在大面积裸露土壤现象,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绿地裸土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在平原造林工程启动之初我们提出过林地土壤生态养护的建议。但通过本次实地调查发现绿地裸土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强烈建议要制定新的林地养护标准,提倡近自然林地管护,保留枯落物,提高绿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滞尘等功能,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加强新造林地的科学管护,保留枯落物,积极推广林地土壤有机覆盖(国外称Mulch)技术;二是保留自然灌草,把生态片林向自然林方向引导;三是改变过度人工化的林木管理模式,降低养护成本。

5) 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来看,森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太行山、燕山山脉,整体呈现山区多、平原少的状态,区域生态系统破碎化问题比较突出,还不能满足保障生态安全和维护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需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考察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过程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加大河北特别是京津保中心区过渡带地区退耕还林力度,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成片建设森林,恢复湿地。面对本地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和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要树立造林用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跨区域的骨干生态工程建设要实现无缝对接,造林绿化资金舍得跨区投入。建议要针对本地区山系、流域具有天然一体性、环境污染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注重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建设的互补性、共享性。加强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等区域性主干河流及高速公路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构建贯通性的跨区域生态廊道。首先,在战略规划层面,北京要做表率,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牵头研究制定京津冀地区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总体规划,谋划国家级京津冀城市群森林生态建设工程。其次,在北京与河北、天津交界地区营造森林隔离带,构建数公里宽、绵延数百公里的绕首都森林圈。第三,加强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等区域性主干河流及高速公路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构建贯通性的跨区域生态廊道。

6) 北京平原森林更多是生态林、景观林、游憩林,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也难以靠引进技术解决问题。由于平原造林的面积广、速度快、数量大,现在北京平原森林还是像苗圃一样的,没有形成真正的森林结构和功能。建议加强针对不同平原森林类型和培养目标的经营培育技术研究。具体内容包括4方面:一是学习和借鉴欧洲城市森林培育经验,注重近自然林培育技术和城郊森林管理模式的引进;二是要针对北京平原森林特别是这种“苗林”特点,研究现有林健康经营技术;三是开展城市森林密度调控试验,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年龄阶段的合理林分密度;四是设立固定的典型平原森林培育试验示范区,开展森林培育的长期科学研究,研发现有林健康经营、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等技术,为培育百年、千年森林景观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在建设规模、造林速度、质量水平、景观效果等方面均创造了北京平原植树造林新的历史,如此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工程在我国乃至世界城市绿化史上也无先例。工程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市民的衷心拥护,并将极大地增强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生态容量和发展动力。今后,北京要在继续增加平原生态空间总量的基础上,加强平原森林的健康培育,使其真正成林成荫成景,为北京建设宜居之都、世界城市和千年之城增绿添彩。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gejing14@qq.com。
 

(c)2013-2021 沭阳力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BANCAIWANG.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3312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