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板材网

扫一扫关注

中国板材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板材专题 » 正文

曾经的“家具王国”,如今迁徙到了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4 20:24:06    浏览次数:1740
导读

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无疑给东南亚国家创造了新的机遇,其中,越南与马来西亚市场最被看好。今年9月,我们采访了台湾区木材工业同业公会和木材输出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台湾区家具工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许庚龙先生,作为首批在越南扎根的台湾企业家,他与我们分享的不只是行业经验,更是未来努力的方向。许庚龙先生“家具王国”的

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无疑给东南亚国家创造了新的机遇,其中,越南与马来西亚市场最被看好。今年9月,我们采访了台湾区木材工业同业公会和木材输出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台湾区家具工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许庚龙先生,作为首批在越南扎根的台湾企业家,他与我们分享的不只是行业经验,更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许庚龙先生

许庚龙先生

“家具王国”的企业外迁

在四年半前接手台湾区木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这一职务前,许庚龙先生已加入木材工业和家具工业两大同业公会二十多年之久。对台湾的行业市场变化,许先生一手在握。

五年前,我们就曾做过台湾一系列家具企业的采访,看得出,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从金属家具到木制家具、从当地生产到工厂外迁,这一个曾经的“家具王国”在顺应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在工业用跟建材用材方面,木地板的更新换代不容小觑。从过去的实木地板,延伸到复合式地板,再延伸到耐磨地板,不同时代中人们对不同材料的追求使得地板行业里使用的木材比例愈发减少。目前,强化地板几乎占据了台湾全部地板产品的85%。

相比之下,工业用的包装材料需求量始终很大,每年与木材相关的材料如原木锯材、包装用胶合板、刨花板与纤维板,其消耗数量可达400万立方米。

随着台湾地区家具企业的外迁,木材的供应也随之向外拓展,从早年的中国大陆到现在越南,为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十五年前,许先生将自家的板材厂——Fancywood开在了越南。同时,其他地区的现货供应则仍以代理的形式,直接卖给客人在码头交货,从而省掉了仓储、管理费用等种种成本。

而越南,在包括许庚龙先生在内的一批台湾企业家的先行入驻之下,如今已是整个板材及家具行业趋之若鹜的“风水宝地”。

趋之若鹜的“风水宝地”

趋之若鹜的“风水宝地”

无疑,越南目前是东南亚国家里面做家具最好的地点,其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原因有二:一是工人的平均年龄年轻,在27、28岁左右;二是请工人不困难,劳动力资源充足。锦上添花的是,经过这十几年来越南劳工在木材家具方面的经验积累,以及系统性的训练,他们在家具木业行业中的经验和资历经历了一定程度上的历练,这就给新进入越南市场的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在土地方面,虽然目前来讲,越南会比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成本要高,但是,这里拥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从木材,到家具五金、塑胶、油漆、包装工艺等,十分便利。

曾经的“家具王国”,如今迁徙到了哪里?

“东南亚国家里面,像越南这么齐全的家具供应链几乎找不到,只有越南。”许庚龙先生说。这样一来,供应链+年轻的劳动力+更低的薪资(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大陆地区的30%~40%),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当地鼓励投资的政策——以越南平阳省为例,对于位于省工业区的家具制造商,省政府将在头四年实行免税,之后工厂将在九年享受政府50%的补贴。难怪越来越多的人正跑去越南开设工厂。

未来,痛并快乐着

说到亚洲家具和木工行业的未来发展,许先生仍旧十分看好越南:“在中南半岛的范围内,柬埔寨发展不成熟;缅甸的土地、政府工作效率、电力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困难;而越南,只要没有印度、非洲国家等地区可以替代,它在未来十五到二十年还会是一样的发展速度。”与中国大陆的内需导向和台湾地区的出口导向均有不同,越南市场会受内外市场的综合影响,反过来讲,也给了整个市场发展的“双重保险”。

中国大陆作为亚洲乃至全球体量最大的市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冲击,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台湾地区家具行业的“起死回生”似乎并无端倪,加上年轻人晚婚、生育率下降、建筑业不景气等种种社会问题,新房、新家具部分能起到的行业带动作用有限。这些进一步给越南创造了机遇:当开设工厂的制造成本不足以用销量弥补的时候,何不选择直接进口的方式来满足当地的家具需求?

行业的发展要立足在大区块,各个国家和地区外部环境各不相同,只有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互利模式才能让大家各取所需。无论家具行业在某一地区有怎样的影响和变迁,我们想要看到的无非是技术在进步、经营方式在改善、国与国间更加开放包容、大经济环境充满正能量。沿路荆棘,仍将期许。

转载请注明《亚洲板材与家具》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gejing14@qq.com。
 

(c)2013-2021 沭阳力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BANCAIWANG.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3312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