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7000 立方米,这是阳江绿源从2008年到2017年整十年间生产出的中密度纤维板总量,远超工厂筹建时设计的13.6万立方米年产能。
330000000 元,这是阳江绿源从2008年到2017年整十年间上缴的税费总额,年均缴费额几乎占比阳东区全年财政收入的3%(《阳江日报》2018年7月数据显示,上半年阳江市阳东区财政收入为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
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功劳,除了阳江绿源自身管理和经营的成功经验之外,也离不开它的设备供应商——德国辛北尔康普。
建基立业 良材为先
2003年,绿源集团选址阳江,计划筹建一条薄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并选购了多层压机设备。经过三年的基础夯实,确定了当地的政策、土地、资源、市场都符合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于是,2006年初,阳江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确定引入辛北尔康普(Siempelkamp)第7代连续压机生产线,压机运行速度为每秒1.3米,可以生产的中纤板厚度从2.0到9.0毫米不等,并在2007年9月试运行。
谈及选择辛北尔康普的原因,阳江绿源总经理卢晓明先生一一列举起来:
设备的设计方面:从纤维的铺装、预压,到热压、锯切、堆垛,不仅单机组件的可靠性强,整个系统硬件完整、没有缺陷。
流程的设计方面:油路、气路排布合理,不会出现“卡脖子”的现象,控制部分和设备完美匹配,通路顺畅。
“拿钢带下方起到驱动和隔热作用的辊杆来说,整条线上有5000多根,十年来几乎没有因为质量问题做过更换。”要知道,辊杆虽小,作用却很大,一根出现脱位的问题,就会对热压板和钢带造成致命的损害。一旦生产线停下来,对电和热的消耗、不得不滞后的产量,会令企业损失巨大。
“从今年开始,我们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生产线零配件和钢带的全面迭代,让这条线焕然一新!”
阳江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晓明先生
高瞻远瞩 大刀阔斧
驱车驶近阳江绿源工厂, 还未见到厂内运行中的辛北尔康普生产线,笔者首先被门口不断滚动着红色文字信息的显示屏吸引,上面显示的,是工厂实时的排放数据。在针对环保问题草木皆兵的木工制造业,如此“坦诚”的见面方式着实特别。
自近两年我国“最严环保法”出台后,大范围排污不合格的工厂纷纷倒闭,纸厂和传统包装产品工厂尤甚。这导致整个包装行业必须要转向更绿色减排型模式,而人造板当仁不让成为最佳替代品,且性价比更高。阳江绿源2毫米厚的中纤板一夜之间成为家具包装的“新宠”。
即便阳江绿源的环保指标从来都在标准之上,2018年,企业仍拿出1000多万元,增添了一套国产二次除尘设施,只为求得周边老百姓的一句“安心”。
而工厂大门口的在线监测数据,绝不单单是“做做样子”。它能直接传送给省市环保局,自觉接受政府的时时监督。
从经营所得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环境治理,这才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对企业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之道。“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卢总这样说。在环保压力日渐增大的当下,只有“先行一步”,才能跑在政策的前面,只有将这样循环发展的理念传承,才能让年青一代管理者对得起绿源前辈们创下的基业。
小心谨慎 稳中求胜
别看绿源在环保问题面前“大刀阔斧”,选起供应商来可谓“小心谨慎”:质量不好的拒之门外,性价比低的不予考虑,技术和服务跟不上更不被接受。
不过这种“严要求”也很好理解:从设备到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据了整个工厂运维成本的80%。而设备又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产量和收益,进而影响着原材料收购的效率。要知道,工厂周边的速生林可是直接关系着当地农民的生计,对他们来说,宁可在淡季降低价格,也绝不接受拖欠货款,像绿源这样现金即时交易的稳定采购商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
更新设备也好,稳定采购原材料也罢,凡是企业能自己管控的层面,阳江绿源都可以做成行业典范。而唯一不能自己控制的,就是市场——
近两三年来,人造板产业的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直线下降,中纤板均价从最初的每立方米1800到1900元落至1400元甚至1300元,几乎将工厂的利润空间压榨干净。多少工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难以维系,被拍卖被倒闭的例子比比皆是。
“市场好的时候我们最好,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还好,在同行普遍亏损的时候保证少量的利润,这是我们十年来始终践行的目标。”卢总自信地说。
好一句“始终践行”,令多少企业苦心追随却又望尘莫及。
这一句“始终践行”,卢总用内外两点来归纳:
产品质量稳定——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标杆树立的基础。打好质量这张牌,就是让客户认定了绿源的产品,对外打好口碑。
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工资考核、考勤制度与奖罚制度的建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制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单位产能,对内让员工的钱包和企业的利润“同步增长”。
说到底,两者的核心都是质量,而辛北尔康普对产品质量的贡献功不可没,特别是对用于包装的薄板来说,始终如一的厚度均匀、公差小,才能换来客户始终不变的追随与信任。
十年不分昼夜的辛勤劳作,目前,辛北尔康普的这条中密度生产线的折旧费用已经为零,像是人近老年,即便依然硬朗如初,也必是到了该“大修”的年纪。卢总笑称,绿源集团董事长曾在某次视察阳江绿源工厂时提出:你们要继续努力,以现在的成绩再做十到十五年!
看似严苛的高要求,但在辛北尔康普的“助攻”之下,目标达成,岂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