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板材网

扫一扫关注

中国板材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板材知识 » 正文

以柔克刚丨解析OSB板抗震的独家秘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30 19:32:44    浏览次数:3584
导读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模拟强震时,木结构房屋内部情况目前抗震建筑的抗震设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模拟强震时,木结构房屋内部情况

目前抗震建筑的抗震设计主要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高层建筑还应遵循《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抗震部分的要求,简单的说就是抗震设防标准不足、设计不当、施工不良和使用维护不善,并且没有防灾意识,所以房子被震垮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叠加的结果。若有两个以上因素同时存在,那灾害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图片来源网络

而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很早就在抗震建筑中有了充分的应用,与世界其他系建筑多采用石料垒砌不同,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框架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

柔性框架体系

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七千年的历史。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

与西方“以刚克柔”不同,柔性框架体系中抵抗地震冲击时通过种种巧妙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柔性框架体系建筑基本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这个体系的核心关键也在于尽木材应用之能。

墙倒而屋不塌

柔性框架体系中建筑物上部的一切负荷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柱和梁枋,而墙壁并不负重,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构成一间。这种构架制结构的墙壁仅用于隔断内外、划分空间如同帷幕一般。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曾指出“欧洲建筑中,唯现代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也就是现在的框架结构也是汲取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框架。


左图为梁思成

而现代木结构建筑中轻木结构建筑在木龙骨上安装的OSB板和规格材之间的钢钉连接点为地震的消散提供了荷载路径,这种柔性的连接又使得整个建筑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个别连接点的失效也会通过相邻的节点来提供支持避免整体结构的垮塌。而通过增加OSB板的厚度、龙骨的尺寸和钉子的数量可以为木结构建筑增加更多的额外防护。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新西兰,一个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在经历2011年的基督城大地震后其六层以下的房屋基本都采用了木质结构,去那里旅游过的朋友一定对当地形态各异的建筑,温暖的壁炉和美丽的风景留下了美好印象吧。

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很好的保留了下来,而且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木结构建筑,以后将是大势所趋。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gejing14@qq.com。
 

(c)2013-2021 沭阳力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BANCAIWANG.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33126号-5